找到相关内容93篇,用时4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有关业的若干考察

    有关轮回的漏善,也包括超越轮回,达到还灭的无漏善业。除善恶业之外,也与轮回业报无直接关系的无记业,例如,有关技术艺能等训练熟习的行为即是。   在本论文中作为议题的是,前列三种业中的第三项业;以下...所以是纯粹无记,此称为“唯作”。实际上,比起凡夫的漏善学的无漏善可说是更殊胜的最高至善。此意义之唯作,其名称或概念是巴利佛教独特之处,是大乘佛教所没有的。   又,在《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648008.html
  • 缘起法泛谈(2)

    死。是故三界得以成立,令众生受于五烦恼阴。五烦恼阴者,漏五阴也。何谓漏?生于三界之中名为漏,若出三界,则为无漏也。  漏五阴,其二种,即漏善五阴,与漏恶五阴。漏善五阴,便是三善道。漏...应当精进证于无生。若证无生,死自然灭矣。  佛言一切外道无智慧,只求断死,不知断生。甚至妄求长生不死。不知有生必然灭,常生即是常灭。既求于生,若求不死不可得。正如升高者必然堕下,若求其不堕,必是不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1660410.html
  • 唯识宗语言哲学初探:名言及其意义的生成与消解

    习气总三种:一、名言习气,谓有为法各别亲种……二、我执习气,谓虚妄执我、我所种。我执二:一俱生我执……二分别我执……三、支习气,谓招三界异时业种。二:一漏善……二诸不善。  将“我见熏习”...等流、异熟二因习气。等流习气由七识中善、恶、无记熏令生长,异熟习气由六识中漏善、恶熏令生长。二、果能变,谓前二种习气力故,八识生,现种种相。等流习气为因缘故,八识体相差别而生,名等流果,果似因故。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3161691.html
  • 唯识学上转依义

    转舍了所转舍的二障和漏善及劣无  漏法,应必有所获得,乃可合符正理  37页  ,故「所转得」,不可不说。所转得即是「二转依果」﹕  一、所显得----大涅盘果  大涅盘如何名所显得呢﹖因为涅盘就是...行智  ┌能转道┤ 根本智  │ └能断道──后的智  │ ┌所断舍──二障种  ┌转─┤所转舍┤  │ │ └所弃舍──非障法 漏善  转依义...

    慧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871201.html
  • 论师的圣果观(上)

    是刹那的一瞬间,在一刹那间,不可能第二念起,所以不会退失见道。又“诸瑜伽师入见道已,名堕法河,堕大法流,堕法彼浪,堕法洄澓,尚无暇能起漏善、无覆无记心,况能起染污心退!”若人跌落在山谷激流里,...见道已,名堕法河,堕大法流,堕法彼浪,堕法洄澓,尚无暇能起漏善、无覆无记心,况能起染污心退!如人堕在山谷瀑流,随浪漂溺,尚不能据此彼两岸,何况能出!3.见道能治三界所有见所断结,无退三界见所断结对...

    悟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489880.html
  • 佛教四大部派宗义讲释

    [1]摘要表解(原书页341-396)  摘要表解一:〈大乘二部宗〉  大乘二部宗  唯识宗  立宗  性相、释名             ☆略☆  随教行  虚相派  古学  不许所取境为实,许如根识(五识)所现境为实  只许藏识实  奉瑜珈师地论,安慧  具垢派  无垢派  随理行  实相派  今学  不许所取境为实,但许根识所现为实  许八识都是实  奉七部量论[2],陈那、...

    张兰石整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1843052.html
  • 唯识学的生命流转思想

    根据和动力。  对于诸业习气,《成唯识论》(卷八)解释为:“诸业谓福、非福、不动,即漏善、不善业。业之眷属亦立业名,同招引满异熟果故。此虽才起无间即灭,无义能招当异熟果,而熏本识起自功能,即此功能说为...载体的本识与自在不变的神我灵魂本质不同,正如《异部宗轮论》所说的定无少法从前世转移到后世,依补特伽罗可说转移。近学者把第八识理解为永恒不变的精神单子,属于客观唯心主义,“就他们建立的第八识永远...

    孟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3749692.html
  • 禅宗伦理“人间性”特质之解析─以善恶问题为中心

    要求人根据特定的社会道德规范来对自我进行改造与完善,此更突显出善恶的道德认识在修行过程中的积极作用。  道德生活是宗教解脱必经之路,然而在佛教看来,世俗善仍然是带有烦恼的漏善,它并非宗教的终极追求,而...印度佛教伦理思想的基础上,通过对中国文化道德观点的吸纳与超越,禅宗自身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伦理体系。禅宗伦理体系庞大,不同历史时期、不同的派别不同的伦理关注与主张,本文仅针对伦理学最基本的课题─道德的善...

    施乃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34059360.html
  • “菩萨”的伦理学意蕴

    在佛家看来,伦理戒律的层面的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仅仅是“漏善”,而德性层面的“自净其意”方是“无漏善”。换言之,德性比伦理戒律更为根本。在此意义上,佛家对戒律的重视并不妨碍其德性论的伦理学进路。 ...也。自觉所追求的,正是像佛陀一样成为一个觉者。换言之,自觉意味着将成佛作为修行的最高  众因缘生法,我说即是空。亦为是假名,亦是中道义。(《观四谛品》)  这就是有名的“三是颂”。对于这一颂,至少三...

    刘梁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94660267.html
  • 首楞严经与念佛法门

    盛水的容器,如果没有容器,你的水是不能盛在虚空中的。如果我们在授戒后破戒了,也就像容器了漏洞,水也就保存不住了。你所修行的努力,就变成了:“漏善因”,就成了善因善果了。又变到生灭法中去了。做的再多...首楞严经与念佛法门  末法时期,亿亿人修行,罕有得道,唯依念佛得渡生死,念佛法门四种,而与末法时期最为契机的是持名念佛,即然是法门,不同的法门,就不同的要求,四种念佛方法的修法各有不同。净宗初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0361480.html